盘点电商应该关注哪些核心问题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88
  • 来源:易万佳
自阿里首次提出新零售以来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线上线下相融合策略,解决商品和人之间的关系,解决商品流通的路径问题。易万佳网店转让平台官方指出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到如今新零售的提出,其本质还是解决零售问题。本文从以下6个方面对电商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。

当前,电商模式按照形式来分可以有很多,我们熟知的B2B/B2C/C2C/C2B/O2O…还有很多我们可能很少接触的,比如B2M、M2C、B2A、C2A等都是属于电商模式。至于这些词什么意思,这里就不解释了,不理解的小伙伴可以问问度娘。除此之外,按照交易形式还可以有团购/特卖/导购/垂直/分销等。

其实零售的经营形态只有两种:买卖模式和平台模式。买卖模式,任何把商品直接卖给买家的模式都属于买卖模式,小米官网就是买卖模式,小米直接将商品放到官网上售卖;沃尔玛超市是买卖模式,用户直接在沃尔玛超市购买到它采购的商品;京东是买卖模式,用户直接在京东上购买其采购在仓库的商品。买卖模式的特点是:从经营定位、商品采购、定价、销售、库存、服务都提供一条龙服务;其有完整的交易闭环生态,通过买卖环节的运营优化来获得利润。

平台模式,任何不直接售卖商品,只为商家提供技术、服务等条件,且把握商品交易核心环节的模式都属于平台模式。淘宝是平台模式,天猫是平台模式。早起的拍拍、易趣、QQ商城都属于平台模式。平台模式的特点:这类平台只制定交易流程和规则,提供网络配套服务(如店铺、支付、订单等),提供有限的客服服务,平台方不介入商品运营和销售的环节。提供大批用户流量。平台盈利方式主要靠赚流量的钱,靠出售顾客流量赚钱,靠广告、展示、会员体系等钱。平台类产品不接触商品,不对商品负责,只提供买卖交易环境。所以平台经营者不承担买卖过程的商品风险,只要买卖交易就能挣钱,不考虑经营效率、流通成本、货源积压等问题。

做平台模式有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:C端流量问题,平台模式追求用户产出最大化,首先想办法吸引很多用户,C端是流量保证商家端活跃的基础。招商活动,生意的承载体是商家,需要做大量的招商活动,让想做生意的商家过来开店。策略提升,在推广销售、优惠促销,提高转化率、消费金额、消费频率上都要制定策略,帮助商家进行优化。

不论是买卖模式还是平台模式,都有各自优缺点:买卖模式追求效率,平台追求流量。买卖模式成本高,环节多,门槛高。平台模式会导致了销售环节增加、销售成本无形增加。买卖模式用户忠诚度高,平台模式很难培养用户的忠诚度。

在理解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之后,我们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判断应该选择哪种模式切入,以及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走向,综合来考虑未来模式的选择。

现在无论是哪个电商模式都已经被行业巨头占领,直接切入已经不太好打。但是我们也可以考虑从模式微创新上做出差异化,比如团购、特卖、导购、垂直、分销等。

1、团购

团购在11年左右火爆了一把,当年的百团大战也只剩美团了。而且美团能活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其一直在不断的下沉,与线下打通,与大众和合并后专注走生活服务方向。团购的特色是能集中用户和销售,但是其本质上缺乏内在的商业逻辑。用户无法对你的商品产生黏性,消费的理由也很单一。

但是团购一直在改进,开始走社交电商路线,比如拼多多的基于分享传播的2人团模式和场景就让它火了一把,月流水达到20亿。如果要切入这个领域,可以想想如何基于现有的拼团模式做改进。ps:个人不看好团购商业模式,他也只能跟着营销走,风过了用户自然就流失了。

2、特卖

主要指限时特卖,限时特卖起源于线下零售,如以前奥特莱斯周末在各大宾馆穿梭举办名品特卖。在线上做限时特卖的传播范围更广,主要特点是限时和尾货特价,主要采用聚焦营销的方式,一段时间内容推出部分SKU让其充足曝光。其实品牌商对特价是有顾虑的,因为可能影响到其它正价销售的商品,但互联网的天然传播和聚集优势,又让品牌商对这种快速甩卖的模式爱不释手。

限时特卖做为一种商业形态,其找到了供销买都能满足的平衡点。比如唯品会能火到现在也说明其用户市场所在。但是限时特卖也会遭遇一些问题,比如扫尾货源数量有限、尾货来源复杂、售后保障不齐等问题,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。如果你有不错的品牌尾货供给渠道,做特卖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3、导购

导购主要帮助人们对大平台进行筛选。导购模式的存在,主要因为大电商平台网站流量日趋上升,商品sku数量和种类巨多,用户筛选难度增加,商家商品曝光机会减少。淘宝卖家为了博得商品展示机会,上直通车和淘宝客分成成为推动销售的主要形式,电商流量成本也从原来的几毛钱变成了150元。间接给电商行业留言了一大块大蛋糕。比如聚划算、什么值得买都是通过导购起家,发展壮大的。

其模式主要通过用户分享(UGC)、编辑介绍(EGC)等形式,引导消费者访问其网站的商品链接,进入淘宝、京东等各大网站购物。购买完成后,导购网站根据淘宝或其它网站分成约定取得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。这也得益于现在阿里及京东巨头提供的开放政策,比如阿里百川、淘宝客、京东联盟等都提供了技术接口打通的开放模式。这块的创业市场蛋糕很大,而且门槛低,成本低,效率高,是目前电商创业最佳路径。但是其天花板是依赖电商巨头,如果遭遇封杀就关门大吉了。所以如果要考虑好后续的扩展路径,减少大平台的依赖。

4、垂直

垂直电商可以说是现在电商创业主流形式,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几大巨头已经占领了电商领域的90%以上份额。综合电商已经不具备被挑战的机会,唯一有可能的是寻找电商蓝海领域,用小而美来打大而全。或者通过跨境电商之类的政策福利领域切入垂直。垂直的好处是专注,但是劣势难以横向品类扩展。比如蘑菇街专注结合社区和社交来做女性消费者的电商。如果你有自己好的领域和经验,选择垂直切入电商领域也是不错的。

5、分销

分销其实是线下传统零售的线上实现,基于社交体系,利用层层分销的概念带动传播,进而实现转化。分销模式在线上最火的表现应该就是微商了,可惜被朋友圈封杀了。如果有另一片让微商活跃的体系,相信再造一个淘宝都是有可能的。商家管理问题。

如果是买卖模式,商家端主要指供货商,对供货商的管理主要是搭建供应链和库存体系。大平台有基于数据分析基础的库存补充和调配算法,通过与供货商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,最终实现商品正常流通运转。整个商家管理体系主要建立在与供货商关系维护和商品定价策略上。

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京东,京东从最初的3C产品切入,几乎用商家最低价拿货,且用零利润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。因为定价问题当时得罪了不少供应商,还记得五年前的815电商大战中,因为价格战,最终损害的是供应商利益。但好在后面二者确实帮助供应商稳固了市场,赚了不少钱才不了了之。所以买卖模式下,商家管理问题主要是维护好供应商关系,把控好库存及定价问题。

如果是平台模式,主要是入驻模式,淘宝当初的开放模式导致的根本问题在于:假货多!因为这个问题几次把淘宝推向了风口浪尖,阿里巴巴的股票也跟着下跌。平台模式的商家管理问题主要解决假货问题,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从源头把控,也就是要解决商家端管理问题:资质问题、商品质量问题、资质问题。

入驻门槛是对商家身份的第一层验证,只有经过认证的商家才能让用户在买的时候放心。也才能保证平台生态系统不会一团乱,因为好的商家为了在这个体系活下来是愿意主动维护这个体系的。资质主要有分2个。

(1),什么样的品牌才能入驻平台?

品牌的入驻需要设置门槛,也需要根据平台定位来设置。比如知名品牌?奢侈品牌?大众品牌?小众品牌?无品牌?每一类品牌的用户群体也是不一样的,看你是要走高精尖路线,还是要走平民路线,又或者要走文艺路线。而且品牌的定性后招商对象就确定了。商务和市场的目标也就确定了,用户群体也就定性了,运营手段也就定性了,产品风格也就定型了。

(2),什么样的人才能入驻平台?

因为零售的传统路线是生产商–经销商…分销商–零售商–消费者,至于之间会经过多少层零售商和分销商就不知道了,每一层级的定价都不同,如果都来卖,势必会造成淘宝的问题,一件商品上百种价格。对用户来说也是一种负担,对商家来是一种恶性竞争,对平台来说是生态的破坏。

为了解决淘宝的本质问题,天猫采用了品牌导入而非品类导入,解决商品重复搜索困惑。只允许1+3模式,即同一个品牌最多只允许1个所有者和3个授权经销商入驻。也就是只可能存在品牌拥有者,品牌授权的经销商和分销商角色。

猜你喜欢

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形态

信息化时代的今天,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,目前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。而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整个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,其中,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的

2021-06-13

新零售时代电子商务着眼于线下市场

电子商务发展时间虽然说只有一二十年,在经历了排斥、追捧的阶段之后,现在的电子商务可以说已经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期,曾经人口红利带来的告诉增长态势已经过去,随之而来的是急速的缓慢模

2021-06-13

中国电子商务缘何领先于世界水平?
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,正在不断扩大电商商务在全球的市场份额。数据显示,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球总交易额的40%,成交金额达26.1万亿元,并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

2021-06-13

天猫电器巨额让利 是电商平台之争

作为中国最大的二家电商平台,京东和天猫之间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息,虽说平时二方都是安分守己,看不出二者之间碰撞的火花。但在过去的618大促中,平台双方之间可以是明争暗夺。早在618

2021-06-13

跨境电商持续增长电商平台竞争激烈

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,全球化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,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将越来越多,而跨境电商对于推动经济一体化、贸易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,使得各国之间经济交流更加的频繁,各国企

2021-06-13